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薄膜技術與表面分析
THIN-FILM TECHNOLOGY AND SURFACE 
開課學期
94-2 
授課對象
學程  光機電系統學程  
授課教師
吳紀聖 
課號
ChemE5030 
課程識別碼
524 U18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綜403綜401 
備註
與吳乃立、陳立仁、呂宗昕、何國川、顏溪成合開
總人數上限:2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一、 課程名稱:薄膜技術與表面分析
(Thin-Film Technology and Surface Analysis)
二、授課教師:顏溪成(91學年度第2學期休假)、吳乃立、何國川、呂宗昕、吳紀聖、陳立仁
三、授課時間:每學年第二學期 先修課程:物理化學
四、授課對象:大學部四年級、碩博士生 (U字頭)
五、學分數:3學分(含實驗) 人數:限制 25人(以本系學生優先)
六、開課目的:
薄膜技術在半導體、液晶顯示、數位儲存等電子產業有廣泛的應用,而表面性質對薄膜或材料結構之特性影響非常重要,在產業界或學術研究上表面分析儀器現常是必備工具。基於加強學生對於薄膜技術與表面分析之基礎學識及技術之訓練,提出此整合性教學與實驗課程,預期使本系的化學工程教學能配合時代趨勢,培育符合時代需求的化學工程人才,使學習此一課程之學生可同時具備化工、材料科學及半導體薄膜製程之知識。
七、課程大綱(包括教學與實驗):
1.緒論:薄膜技術與表面分析
2.電鍍薄膜及感應耦合電漿原子發光譜(ICP)化學成分分析:
2.1 電化學、電極動力學與質量傳送介紹
2.2 電鍍原理與各種電鍍試驗槽
2.3 X射線螢光原理與X射線螢光分析
2.4 放射光譜與耦合電漿原子發光譜(ICP)分析
2.5 實驗:
電鍍薄膜;硬度量測;X射線螢光厚度量測;電鍍液成份與鍍層ICP分析;
電鍍試驗槽之質量傳送分佈。
3. X光繞射感測薄膜晶相分析:
3.1溶膠-凝膠法鍍製膜製程 :
溶膠-凝膠法化學原理;溶膠-凝膠法製程之物理現象;溼式鍍膜技術簡介。
3.2半導體化學感測器原理
3.3 X光繞射分析:
成份分析;晶粒尺寸分析;晶向分析。
3.4實驗:
SnO2 浸鍍鍍膜;X光繞射分析。


4. 電變色薄膜之製作與性能量測:
4.1電變色薄膜:
薄膜材料之光電性質;透明導體;電變色薄膜之性質與分類 ;電變色薄膜材料之工作原理 ;電變色薄膜材料之光電物化性質 ;電變色元件之製作與應用;電變色元件性能之評估。
4.2電變色薄膜實驗:
析鍍反應控制;電量密度量測;著色效率評估。
5.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(SEM)分析:
5.1 緒論
5.2 發展沿革
5.3 電子顯微鏡的分類及其功能
5.4 電子束與物質之作用
5.5 電子顯微鏡、光學顯微鏡及X光繞射儀之特性與功能比較
5.6 電子顯微鏡之機台構造
5.7 電子束之成像及繞射路徑概述
5.8 景深、聚焦深度、像差、鑑別率及對比的計算方式及影響
5.9 實驗
6. 以X射線光電子光譜(XPS)與螺旋電子光譜(Auger)進行表面分析:
6.1表面分析簡介:
表面的定義;表面敏度;儀器計測法。
6.2 X射線光電子光譜學:
X射線誘導光電子;結合能與化學轉移;光譜特徵。
6.3 螺旋電子光譜學:
電子之螺旋程序;深度剖面解析
6.4 實驗:X射線光電子光譜(XPS)與螺旋電子光譜(Auger)解析。
7. 原子力顯微儀(Atomic Force Microscope)
7.1 穿隧效應
7.2穿隧效應之應用(掃描式穿隧顯微鏡學)
7.3 原子力顯微鏡(AFM)
基本概念介紹;定力操作模式與定高操作模式;儀器計測法(懸臂樑式探測法與壓電陶瓷);接觸模式(Contact mode)與流動槽;輕叩模式(Tapping mode)。
7.4 側力顯微鏡學(LFM)
7.5 階段成像(phase imaging)
7.6 實驗

 

課程目標
 
課程要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